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華僑大學2024年校園文化活動:入云接地 傳揚交融

  中新網福建新聞1月10日電 (孫小語 張羅應)當經典民樂《金蛇狂舞》《茉莉花》《蘆花》《漁舟唱晚》等相繼奏響,海內外師生在以“尋美中華”為主題的華僑大學2025新年音樂會中飽覽中華之美,學校2024年校園文化活動就此圓滿落幕。

  2024年,華僑大學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文化交流融合,入云端、接地氣,加強中華文化海外傳播,推進校地文化共建,與時俱進建設“一元主導、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校園文化,成果豐碩。

  文化重傳揚:傳承弘揚中華文化

  “非遺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既需要我們的傳承,更需要我們的創(chuàng)新。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肩負起這份重任,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眮碜灾袊愀鄣拿佬g學院學生朱德源在聽了“百年建盞手藝民間傳承大師”李德福主講的《建窯建盞》后如是說。

  作為學校開展中華文化宣講教育的重要平臺,“中華文化講堂”2024年共舉辦19講,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泉州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廈門市博物館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地方文化傳承保護工作者來校開講,聽眾2200余人次,其中境外生500余人次,場次、人數(shù)及覆蓋面均為歷年之最。

  學校持續(xù)加強港澳臺僑學生的國情教育,組織開展“追尋領袖足跡賡續(xù)中華文脈”冬令營和“追尋足跡·鑄魂育人”夏令營,讓同學們在行走的課堂中學習和傳承中華文化;“愛在深秋”愛國主義演講比賽、“紅帆”黨史知識競賽、“一二·九”新生文藝匯演等品牌活動,引導師生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承志”中華文化大觀園、“觴鼎”中華文化節(jié)、“華大杯”龍舟賽和太極拳賽等品牌活動,讓中華文化持續(xù)浸潤華園;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游園會則展示了捏面人、糖畫、布袋戲等眾多非遺技藝,讓海內外師生在校園內就感受到非遺的魅力……同時,學校在文化活動中頻頻獲獎:緬甸留學生獲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美術學院學生作品入選教育部“禮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宣傳教育活動,“以僑為橋·聯(lián)通四!薄獌S情僑史綜合性教育實踐體驗基地入選全國高校綜合性教育實踐體驗基地。

  2024年是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團聚閱書銘記先賢”讀書交流活動、“誦讀經典緬懷先烈”華僑大學專場、“嘉庚精神的內涵及其時代價值”主題講座、“追尋陳嘉庚先生的足跡”嘉庚精神海外傳播實踐……這些依托嘉庚學堂舉辦的系列活動,引導境內外學子繼續(xù)講好嘉庚故事,傳揚嘉庚精神。此外,美術學院境內外學生開展陳嘉庚先生愛國故事繪本創(chuàng)作,“承志文藝獎”原創(chuàng)文學大賽特設“弘揚嘉庚精神”專題,交響合唱《陳嘉庚組歌》在王源興國際會議中心上演。尤值一提的是,119名陳嘉庚獎學金獲得者自發(fā)組織策劃拍攝了《憶嘉庚》系列短視頻,更展現(xiàn)了當代青年對嘉庚精神的全新解讀與傳承弘揚……印尼留學生洪婷婷表示,“嘉庚精神的傳承并不限于地域和文化,它是一種跨越國界的精神力量,連接了世界各地的華裔華人!

  同時,學校深入開展校情校史教育,引導師生愛校榮校:第三屆“學史愛校,喜迎校慶”校情校史知識競賽,21個學院160支隊伍的640位同學參與其中;“承志文藝獎”2024原創(chuàng)文學大賽和影像作品大賽,師生校友深情講述華大故事,涌現(xiàn)出文學劇本《承志——希泉希德與希望》、微電影《羽你同行》等優(yōu)秀原創(chuàng)作品;而校友們更為給力,他們在校慶日推出的獻禮母校校慶態(tài)度影片《天大地大不如來華大》一經發(fā)布就迅速“霸屏”華大朋友圈,累計播放量破2000萬。

  文化促交融:交流融合開放包容

  2024年暑假期間,華僑大學與福建省教育廳聯(lián)合主辦了2024福建中美青年交流營,110位美籍青年和60位學校師生圍繞環(huán)境、音樂、文化等全球關注的話題展開深入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之路,“共譜華美和音”。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的雅克布·揚在開營式上表示:“首次出國就來到中國,可以實實在在地感受中國文化,非常激動。”來自夏威夷大學的Katherine則在結營式上說:“很高興與華僑大學的師生一起參與這次活動,希望未來能再次相遇!

  作為一所僑校,開放包容是華僑大學校園文化的鮮明特色。2024年,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積極推動華大學子與世界各地青年的互動交流:廈門2024 FISU大學生3x3籃球世界杯連續(xù)第六屆在華僑大學舉辦,來自五大洲的24支球隊96名隊員以籃球為紐帶展示風采、傳遞友誼。集美·兩岸大學生攝影大賽有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銘傳大學、澳門科技大學、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國立米寧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韓國湖南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南京大學等海內外238所高校參與,共收到參賽作品12000余幅。海峽兩岸高校文化與創(chuàng)意論壇(2024)暨短視頻創(chuàng)作營以“家的影像心的連接”為主題,吸引來自臺灣藝術大學、臺北科技大學、淡江大學、金門大學、華僑大學等兩岸19所高校的130位青年師生參加,其中七成臺灣學生為第一次來大陸。來自臺灣中國科技大學的黃郁棋表示,“雖然是第一次來大陸,但這里的語言、美食、文化習俗等,都讓我感覺像回家一樣。”

  文化入云端:助力文化入云出海

  2024年5月,華僑大學與泉州市委宣傳部、泉州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出品的《宋元中國看泉州》系列短視頻獲評由中央網信辦指導、中國外文局等主辦的“中國好故事”地域特色文化網絡國際傳播精品案例。該短視頻以外國留學生視角講述中國世遺景觀和人文故事,先后在央視CGTN、央視頻、菲龍網、菲中電視臺、泉州廣播電視臺等媒體播出,并在海內外社交平臺上發(fā)布,瀏覽量近2000萬。

  學校積極打造“云端文化華園”,生產創(chuàng)作網絡文化精品,暢通線上線下互通共享渠道,助力中華文化“入云出海”。在第七屆全省大學生網絡文化節(jié)和全省高校網絡教育優(yōu)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中,華大12部作品獲獎,獲獎數(shù)位居全省第一!昂M庑侣暣毙旅襟w工作室作品接連在第四屆“中國—東盟友好合作”主題短視頻大賽、第六屆“第三只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等賽事中獲獎。新聞與傳播學院外國留學生作品斬獲“理解當代中國”來華留學生中文短視頻大賽國賽金獎!皩W生國際傳播素養(yǎng)訓練營”2024年開設“講好人物故事工作坊”,訓練營目前已輻射20個學院的950多名學生,其中包括320余名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安哥拉等國家和中國港澳臺地區(qū)的境外生,累計生產短視頻作品140余部、攝影作品220幅。

  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學校與泉州廣播電視臺、深圳雅文信息傳播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xié)議,共建泉州海絲國際傳播中心華僑大學協(xié)同中心、華僑大學國際傳播青年創(chuàng)新中心。學校還召開服務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專題工作會議,出臺《華僑大學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深度與廣度。

  文化接地氣:文化鄰里校地聯(lián)動

  端午時節(jié),200余名境內外學子相聚僑緣食光里、毓秀僑苑,一起包粽子、做香囊、射五毒、編彩繩,共同感受端午民俗魅力。“我的家鄉(xiāng)有一種常用的食材叫香蘭葉,和今天使用的粽葉十分相似,都帶有淡淡的清香,我很享受包粽子的過程,就像是和家人一起制作美食。期待在學校能夠體驗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找到泰中兩國更多的文化相通之處!碧﹪魧W生李正康說。

  華僑大學立足“一站式”學生社區(qū)建設,以“鄰里”為中心,打造“僑緣”“毓秀”文化標識,以豐富的文化活動為載體,建設相融相睦共進的鄰里文化:結合端午、中秋、冬至、春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一系列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體驗活動。通過陣地建設,邀請書畫協(xié)會、蒹葭漢服社、茶苑協(xié)會、中醫(yī)藥協(xié)會、棋藝協(xié)會等諸多傳統(tǒng)文化社團走進社區(qū),為境內外同學帶來不同主題的文化體驗。開設“鄰里課堂”,泉州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原主任陳鵬鵬、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導演曾龍等專家學者、文藝工作者走進學生社區(qū),為同學們講授非遺、戲曲文化。第二屆“校園樓棟籃球聯(lián)賽(樓BA)”繼續(xù)在傳播校園籃球文化的同時,營造了團結友愛、溫馨活潑、健康向上的鄰里文化氛圍……

  同時,華僑大學積極開展校地合作,用好地方豐富的文化資源,推進校地文化雙向聯(lián)動。音舞學院師生受邀在第3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頒獎典禮、福建省各界人士新年茶話會等活動中獻演,學校承辦廈門市網絡文化節(jié)2項活動并獲評優(yōu)秀組織獎,二十四節(jié)令鼓隊、舞龍舞獅隊、民族管弦樂團赴泉州醫(yī)高專、泉州職業(yè)技術大學、聚龍小鎮(zhèn)等高校和社區(qū)開展公益演出,泉州市檔案館來校舉辦“情滿僑批家國印記”僑批文化展,泉州籍作家蔡崇達來校開展文學沙龍等。

  2025年是華僑大學建校65周年。學校將繼續(xù)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持續(xù)打造有風范有特色的僑校文化,為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國際上聲譽良好的大學夯實思想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