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泉州3月27日電(吳冠標)今年春節(jié)福建游神民俗“出圈”,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們抬著神佛輦轎巡游鄉(xiāng)里成一時盛景。見到熱鬧的游神場面,泉州安溪輦轎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許榮明由衷地歡喜。他說,希望全世界都能看到美輪美奐的閩南輦轎及其文化傳承。
“我17歲開始做木工,1980年村里逐漸恢復游神活動,活動負責人請我?guī)兔π蘩硖穹鸬妮傓I,我就和輦轎結下了不解之緣。”年過七旬的許榮明告訴中新網(wǎng)記者,輦轎制作是一門極其講究的手藝,整個過程既漫長又繁瑣,現(xiàn)在已經(jīng)瀕臨失傳。
當時的許榮明雖有木工手藝,對修理輦轎卻也一時無從下手。為了解決難題,他尋訪安溪縣各處宮廟,看到輦轎就仔細端詳,用筆記錄下輦轎的雕刻、構造、圖案等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繪制出詳細的圖紙,成功修好了轎子。
此后,許榮明便打出了名聲,周邊鄰村的村民都來請他修轎子,有些宮廟輦轎破舊到無法使用,干脆就請他制作輦轎。四十余年來,他制作、修理了上千件不同樣式的輦轎,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輦轎的材料一定要優(yōu)質,結合部位都是用傳統(tǒng)的榫卯結構,制作時一定要松緊恰到好處,過松不牢固,過緊木頭就會裂開,對師傅的手藝有很高要求!痹S榮明說,輦轎一旦制作完成,常常能用數(shù)十年,都是榫卯結構的功勞。
許榮明介紹,輦轎的品種樣式繁多,包括了文轎、武轎、藤轎、四角轎、六角轎、八角轎等等。他目前制作的是一頂結構復雜的武轎,除了基礎轎子結構,還雕有龍鳳、花鳥、獅子、水滸傳梁山泊好漢、封神榜天兵天將、歷史人物故事等等,這幾天正準備上漆。
“制作一頂武轎大概要三四個月,復雜的要一兩年。”隨著年齡增大,許榮明越來越愛琢磨造型繁復精美的輦轎,做一頂能“傳世”的輦轎是他的夢想。為此他不停學習嘗試、不斷精進,在方寸間的輦轎里,仿佛承載著這位老師傅半輩子的匠心。
最讓許榮明欣慰的是,除了妻子一直支持他,他的兒子、兒媳、孫子都非常喜歡輦轎,兒子許偉卿承襲了他的手藝,如今已經(jīng)能獨立制作輦轎。“他們工作之余就會來幫我做輦轎,現(xiàn)在就連我的小孫子做起木工來都有模有樣的!
“家教只是傳承的一種方式,我還希望能夠打造一個輦轎博物館或者傳習所,讓更多人欣賞到閩南輦轎的美、學習到輦轎傳統(tǒng)制作技藝!痹S榮明如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