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揭牌恢復開放 新春系列展覽活動公布

  2月2日下午,廈門破獄斗爭舊址舉行揭牌儀式,正式面向公眾恢復開放參觀。廈門市文旅局二級巡視員李云麗、廈港(沙坡尾)片區(qū)分指揮部指揮長王一青、思明區(qū)文旅局局長楊力、廈港街道辦事處主任余紅等共同為破獄斗爭舊址揭牌。廈門各大博物館代表、志愿者和觀眾等出席揭牌儀式。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重新揭牌,面向公眾恢復開放參觀。(東南網(wǎng)記者 劉瑋 攝)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重新揭牌,面向公眾恢復開放參觀。(東南網(wǎng)記者 劉瑋 攝)
講解員為市民游客講解廈門破獄斗爭歷史。(東南網(wǎng)記者 劉瑋 攝)
講解員為市民游客講解廈門破獄斗爭歷史。(東南網(wǎng)記者 劉瑋 攝)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見證了1930年震驚中外的“5·25”廈門破獄斗爭事件,著名作家高云覽小說《小城春秋》的故事原型就發(fā)生在這里。由于此前廈門破獄斗爭舊址周邊情況較為復雜,難以向公眾傳達破獄斗爭精神和歷史意義。2021年,時任廈門市委書記趙龍實地調研廈門破獄斗爭舊址,親自部署啟動破獄斗爭舊址周邊改造提升工程。在廈門市文旅局和思明區(qū)政府的全力推進下,周邊環(huán)境整治、房屋局部修繕和消防系統(tǒng)升級改造等一系列維護、修繕工程得以順利開展。目前,被稱為“小城春秋”實景版的廈門破獄斗爭舊址已完成修繕整治提升,每周二至周五向公眾免費開放參觀。

  據(jù)了解,破獄斗爭舊址改造提升項目于2023年12月正式竣工,由5個景觀節(jié)點和部分建筑立面改造組成。經(jīng)過周邊環(huán)境整治提升和文物局部修繕,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舊址,一改往日隱藏于深巷的狀態(tài),再現(xiàn)革命文物風華,很好地融入了城市生活。舊址的周邊街巷環(huán)境也得到極大改善,新建廣場和市民健身活動區(qū)域,更好地滿足了市民游客參觀及休閑活動需要。

  這個春節(jié)假期,廈門推出2024“龍耀廈門”新春文旅暖心服務,除了廈門破獄舊址將免費面向公眾開放外,全市各大博物館也精心策劃推出了近50場次展覽和社教活動,活動有年味、有韻味,精彩紛呈,也將為市民游客在“博物館里過大年”帶來更多驚喜。

  圍繞“龍”文化,廈門市博物館推出原創(chuàng)展覽“龍游四!槏u文物中的龍圖騰”,中國文物報社“龍行中華——甲辰龍年生肖文物圖片大聯(lián)展”,展出全國50余家文博機構的祥龍圖像與廈門市博物館藏瑞龍文物,百余件精品龍題材文物共賀新春。同時,廈門市博物館精心策劃“博物館里游龍宮”體驗活動,打造龍年幸福傳遞打卡墻、“小龍人”創(chuàng)意手工、書法等互動活動,讓觀眾在博物館玩轉“龍宮”。

  華僑博物院推出與煙臺市博物館合作展《尋覓,那一抹藍——煙臺市博物館藏金屬胎琺瑯器精品展》。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推出《鐘鼓喤喤——故宮博物院藏宮廷樂器展》,展出故宮博物院藏宮廷樂器類主題文物重器約45件(套)。廈門市博物館《此心安處——廈門市博物館藏德化瓷塑展》,遴選館藏明清德化佛、道以及民俗人物瓷塑,展示德化窯的藝術感染力。

  各博物館結合節(jié)日特點和本館特色,配套策劃多項游覽“尋寶”打卡、展覽解讀講座、手作體驗社教活動,讓觀眾在博物館“沉浸式”過龍年。廈門市博物館結合德化瓷展覽推出“手繪瓷瓶”等活動。陳嘉庚紀念館推出“展覽尋寶 走進嘉庚”觀展尋寶打卡活動。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華僑博物院結合春節(jié)、元宵節(jié),舉辦元宵燈謎會博物館教育體驗活動,營造喜慶濃郁的節(jié)日氛圍。

  相關鏈接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原為廈防同知署監(jiān)獄,1912年改稱思明縣監(jiān)獄。1930年,中共福建省委成立的破獄委員會從思明監(jiān)獄里成功營救出40多位被國民黨統(tǒng)治者關押在思明監(jiān)獄中的革命同志,這就是震驚中外的“5·25”破獄斗爭。

  舊址占地面積約831平方米,建筑面積256平方米,現(xiàn)存監(jiān)舍分三幢,共有監(jiān)舍24間,皆為磚木結構雙坡布瓦頂平屋。目前舊址內設有三個展覽部分:破獄斗爭展室,刑具(復制)展區(qū)以及監(jiān)獄實景區(qū)。其中,破獄斗爭展室主要借助圖片資料、實物等載體系統(tǒng)介紹5·25破獄斗爭的整個過程;刑具(復制)展區(qū)和監(jiān)獄實景區(qū)采取實景再現(xiàn)和場景模擬等更為直觀的方式,讓參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當年那場紅色風暴。(記者 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