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連江剪紙翹楚鄭永寧:匠心傳承指尖佳藝

  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11月8日電 “連江剪紙兼具南北方剪紙技藝技巧,塊面表達與線條表現(xiàn)相結合,簡潔質樸,獨具風格!苯衲73歲的鄭永寧,說起自己鐘愛的剪紙藝術,鄭永寧眉眼帶笑。

  鄭永寧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福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連江縣剪紙藝術協(xié)會副主席;曾獲評2022年連江縣高層次人才(G類),她創(chuàng)作的剪紙作品常在全國各地參賽展出并屢獲大獎。其剪紙個人名錄入編《中國當代民間工藝名家名作詞典》,代表作入編《中國當代民間工藝名家名作選粹》。

  對話鄭永寧的契機源于連江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的“人才強縣”戰(zhàn)略。當前,連江正朝著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構建兩岸融合發(fā)展示范區(qū),建設現(xiàn)代化國際城市堅強北翼的目標奮勇沖鋒。作為連江縣的人才代表,鄭永寧專研剪紙數(shù)十載、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思想在采訪對話中不斷流淌,彰顯了連江人才的力量。

  “我自幼喜歡民間藝術,更鐘情民間剪紙!编嵱缹幊錾谶B江縣丹陽鎮(zhèn)古街,那時,街上有多位老人是剪花繡花能手(民間稱剪紙為剪花),她便是在民間藝術中熏陶長大的。知青年代時,她還買了關于服裝設計的書,在勞動之余和心情寬舒時會依樣畫葫蘆學做服裝,在小孩衣褲上、枕頭套上繡上各式花樣或動物紋樣。“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我的剪紙雛形,也為我以后步入剪紙之路埋下藝術的種子!编嵱缹幷f。

平面剪紙作品
平面剪紙作品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鄭永寧在連江第三中學任教期間,成立了剪紙興趣小組,時常帶領學生拜訪鄉(xiāng)下的民間剪紙手藝人,在校園里為學生辦剪紙展。

  而她正式踏進民間藝術的殿堂源于一場“相遇”,1998年的一天,連江文人剪紙的開創(chuàng)者吳文娟到連江三中參觀,看到學校的剪紙展!半S后吳老師就帶我到全國各地參加剪展開幕式和拜訪當代民間老藝人。自此,我算是走上了剪紙藝術之路!

  文人剪紙內(nèi)容有別于民俗、喜慶題材剪紙,強調對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不斷創(chuàng)新、改進,側重于詩情畫意、文化哲思,作品貼近生活。

  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成長的鄭永寧不滿足于傳統(tǒng)的平面藝術欣賞模式,覺得應該有所突破的她試著把剪紙融入服裝設計,把服裝剪紙搬上舞臺。春天桃李爭艷,夏天魚戲蓮間,秋天菊花飄香,冬天蠟梅傲雪……2006年,她以春夏秋冬代表性花卉作為圖案紋樣,把非遺融入時尚設計了四條大圍巾。當模特們身披剪紙服飾走上時裝舞臺時,贏得現(xiàn)場觀眾一致好評。

立體剪紙作品
立體剪紙作品

  如何在保護傳承民間剪紙的基礎上發(fā)揚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是鄭永寧時常思考的問題!俺似矫婕艏,剪紙能不能像雕塑那樣可以從多方位去欣賞?我的剪紙作品可不可以立在桌面或像燈籠那樣掛起來?”她在思考與鉆研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立體剪紙模式。

  立體剪紙是采用繪畫、剪刻、折疊、粘貼等手法制作的一種近似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紙,既吸取現(xiàn)代美術技巧,又充分體現(xiàn)了寫實與浪漫特點,使剪紙由平面感變?yōu)橹黧w化。應用繪畫、折疊、剪刻等手法,反復試驗,她從嘗試制作立體蝴蝶剪紙入手,舉一返三,接著創(chuàng)作了十二生肖的立體剪紙和寓意連江鳳城的丹鳳朝陽的立體剪紙等。

  最后,談及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剪紙這份非遺文化,鄭永寧結合自身的成長和工作經(jīng)歷,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首要的是政府有關部門要重視剪紙非遺傳承工作,扶持剪紙藝術家,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以激發(fā)更多的人關心和從事剪紙藝術。同時要建立剪紙藝術館,收集展示各地各類的剪紙作品,讓人們更直觀的了解剪紙的前世今生,通過欣賞學習激發(fā)大家對剪紙藝術的喜爰與創(chuàng)作熱情。其次傳承非遺文化需要從小培養(yǎng),可以在學校、社區(qū)開設剪紙課程,讓學員學習剪紙文化與技藝,特別要在中小學、幼兒園中開設剪紙興趣小組。此外,還要不定期的辦剪展并組織剪紙比賽,組織剪紙藝術家外出參觀學習,通過與外地剪紙藝術家相互交流學習,開拓視野,以提高剪紙的技藝水平和創(chuàng)作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