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龍巖10月27日電 題:“科目三”在臺走紅 兩岸青年互動愈加新穎
作者 張楊彬
一套被稱為廣西“科目三”的“魔性舞步”近日在臺灣網絡“火出圈”,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也在年輕人的示范下跟跳一段,直呼“很簡單,小意思啦”。近日,“廣西科目三在臺灣火了”沖上微博熱搜。
廣西“科目三”為何能在臺灣年輕人中走紅?兩岸年輕人如何越走越親近?正在參加“情系福建茗香兩岸——兩岸文化聯誼行”的多位臺灣文化界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岸青年間互動交流正愈加新穎、熱絡。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兩岸同胞文化融合、心靈契合。
在真實可愛的互動中,兩岸青年文化交流更熱絡
“社交媒體時代,兩岸年輕人的用語習慣、興趣愛好都會彼此影響,我認為這種互動交流非常好!睎|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顧名儀舉例,以前臺灣人說“影片”,現在更習慣用“視頻”一詞,諸如此類文化現象在臺灣愈發(fā)常見,“兩岸年輕人越來越有共同語言”。
“我每個禮拜都在追《披荊斬棘的哥哥》!鳖櫭麅x說,好的影音作品影響力非常大,一種軟性的文化交流在潛移默化中展開。年輕人喜歡輕松的事物,認識、了解大陸,可能從一首歌、一支舞開始。“廣西‘科目三’火了,臺灣年輕人也許就會好奇廣西‘科目一’唱山歌、‘科目二’嗦米粉,進而了解、認識廣西。這是從自發(fā)到自覺的過程!
臺灣知名導演李小平認為,兩岸年輕人在真實可愛的互動中密切聯系,彼此關注,互相學習!斑@種在年輕人間自然形成的流行現象在當下很普遍。哪怕是玩笑式、娛樂化的互動,也是一種群體認同,年輕人覺得‘嗨’,可以交到朋友,愿意互相關注、接受、傳遞!
密切文化交流讓兩岸民眾心靈愈加契合
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xié)會理事長陳春霖分享了一次兩岸青年夏令營中的見聞!白畛,兩岸青年彼此新奇,大陸學生會學臺灣腔,臺灣學生模仿兒化音。三天后,他們有了說不完的話題,聊音樂、流行、校園生活等方方面面,分別時大家都在流淚!标惔毫卣f,當兩岸年輕人有了交流的條件,從相知到相融是順理成章的。
“打破偏見,匡正認知,需要從交流了解開始。”陳春霖認為,年輕人感興趣才會去了解,要善用社交媒體平臺,打造特色內容。“在短視頻平臺上,文物類、漢服類的內容在年輕人中十分流行,比如網絡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也引發(fā)了不少臺灣青年的共鳴。”他表示,從短視頻開始,由淺入深,兩岸年輕人會逐漸對中華歷史文化的底蘊與內涵有更深入的認識。
中華民族發(fā)展基金會董事長、臺灣海基會前董事長林中森表示,兩岸民眾同屬中華民族,血濃于水,一定要相互關懷、扶持,一定要推進和平的融合發(fā)展。他認為,大陸在促進兩岸融合發(fā)展方面持續(xù)釋放積極信號!拔磥恚=ㄈ∮蛞窘ǔ蓛砂度诤习l(fā)展示范區(qū)。不止于一支舞,不止于年輕人,文化交流、科技互鑒、經貿合作....。.兩岸應能融盡融。要和平、要發(fā)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民眾共同的期盼,也是大勢所趨。只要目標想法一致,我相信未來前景一定是無限光明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