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福廈高鐵開通側記:穿山越海 “智”迎未來

  中新網福州9月28日電 (龍敏 李翔)9月28日,一列CR400AF新型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從福州南站駛出,連接福州與廈門的福廈高鐵全線投入運營。

  歷經6年多時間建設,全長277公里的福廈高鐵,穿越多處山脈,跨越多處海灣,將難上九重天的閩道與大海緊緊相連。

  福廈高鐵與規(guī)劃的寧波至溫州至福州高鐵、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漳州至汕頭高鐵、預計年內開通的汕頭至汕尾高鐵、9月26日開通的汕尾至廣州高鐵連通,將組成新的更高標準寧波至廣州高鐵通道,是“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行車速度最高的跨海鐵路,為高速鐵路建設由沿海向深海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讓“坐著高鐵看大!背蔀楝F(xiàn)實。

9月28日,一列CR400AF新型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從福州南站駛出,連接福州與廈門、漳州的福廈高鐵全線投入運營。李金明攝
9月28日,一列CR400AF新型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從福州南站駛出,連接福州與廈門、漳州的福廈高鐵全線投入運營。李金明攝

  據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客運部副主任楊彬介紹,福廈高鐵開通運營初期,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8對;四季度調圖后,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最高達62對。福州至廈門、漳州最快分別55分、89分可達。

  產業(yè)協(xié)同發(fā)展駛入快車道

  福廈高鐵所經地區(qū),正是福建省人口密度最大、經濟發(fā)展水平最高的區(qū)域,拉近了沿線3000萬人民的生活、工作圈。福廈高鐵的開通運營,進一步完善了東南沿海鐵路網布局,使路網輻射范圍更加廣闊,為推動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增添動力。

  楊彬介紹,既有的福廈鐵路建成通車以來,客流量不斷地攀升,特別是節(jié)假日期間客流高峰高度集中,運力趨近飽和,平均客座率達到了80%以上。福廈高鐵開通運營初期,將按照日常線、周末線、高峰線開行動車組列車,能夠有效緩解既有杭深線福廈段運輸緊張的局面,還能使福廈鐵路進一步發(fā)揮城際運輸功能。

  素有“中國海鹽文化之鄉(xiāng)”稱號的泉州市泉港區(qū),鹽業(yè)資源豐富,海鹽生產歷史悠久。泉港依托福廈高鐵開通運營的有利契機,持續(xù)深耕精耕海洋經濟,擦亮“山腰鹽”百年老字號品牌價值。通過發(fā)揮福廈高鐵匯聚人才和資源的獨特優(yōu)勢,積極探索鹽的衍生產品領域,在醫(yī)藥、化學試劑、美容用鹽等方面研發(fā)新產品,提高“鹽”產品附加值。

  依托廈門港、泉州港兩大良港,福建的制鞋企業(yè)也能搭載福廈高鐵,將國產鞋銷往世界。未來,“港口+高鐵”的新型運輸體系形成,將進一步提高福建紡織業(yè)、制鞋業(yè)兩個千億元產業(yè)的發(fā)展。

  福廈高鐵加快了福州至廈門間各地市的“同城化”生活,將福建最大的省會城市福州和最具經濟活力的廈門特區(qū)緊密融合,聚合了發(fā)展要素,加快了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密切往來和鐵路沿線區(qū)域產業(yè)整合升級。

  串起“黃金旅游帶”

  福建省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沿海有3752公里海岸線,位列全國第二。2214個島嶼,20萬公頃灘涂,豐富多彩的山海自然景觀疊加,青山綠水間,處處皆美景。福廈高鐵串起了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五座沿海城市,豐富多彩的濱海旅游自然資源,多元的海洋文化,被這條鐵路一線串起。

  福廈高鐵具有列車速度快、舒適、經濟、高效等特點,更大程度上方便旅游者快速暢游福州、廈門等旅游目的地,福廈高鐵的開通將加速區(qū)域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28日,G9801次福廈高鐵首發(fā)列車電子顯示屏顯示運行時速351公里。陳祥墾攝
28日,G9801次福廈高鐵首發(fā)列車電子顯示屏顯示運行時速351公里。陳祥墾攝

  泉州素有“海絲名城”“世遺之城”之稱,非遺文化資源豐富多元,是聞名遐邇的閩南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福廈高鐵的開通運營,為泉州非遺文化“活起來”開辟了新路徑,喚醒了泉州非遺文化的生命力。

  蟳埔女是中國三大漁女之一,是泉州蟳埔村漁女的稱呼。蟳埔女日常都會頭戴簪花圍頭飾,這被稱為“流動花園”的簪花圍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前往體驗,也讓蟳埔女習俗這一古老的國家級非遺文化聲名遠播。

  黃麗泳是泉州蟳埔村的一名非遺文化傳播使者,從事蟳埔女文化傳播已有十幾個年頭了。她在蟳埔村開設了一間晴天簪花圍工作室,每天一早便穿上蟳埔女傳統(tǒng)服飾,戴上美麗的簪花圍,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們講解介紹、盤發(fā)裝扮,沉浸式體驗非遺文化!敖衲辏⒒▏诰W絡上火爆,掀起了一場持續(xù)的文化熱潮,越來越多人對我們這個小漁村感興趣了!

  “福廈高鐵的開通,讓更多來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游客能夠利用短暫的假期來到蟳埔村,親自體驗泉州非遺文化,讓泉州非遺文化的輻射面和傳播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飛躍!秉S麗泳說,高鐵越開越快、越跑越遠,蟳埔村的簪花圍店就越開越多,泉州非遺文化也能越傳越遠。

  業(yè)界認為,不斷增長的動車客流和閩南地區(qū)豐富的旅游資源相互促進,福廈高鐵逐漸成為一條“吸金熱線”,帶動漳州、泉州等沿線地區(qū)旅游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福廈高鐵:“高智商”“高情商”兼具

  自古,閩道更比蜀道難。為了確保福廈高鐵能夠順利穿山越海,福廈高鐵的建設者在全線全專業(yè)應用,應用了筑信息模型(簡稱BIM)技術,這在中國跨海高鐵建設領域尚屬首次。

9月28日,復興號智能動車組行駛在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歷經6年多時間建設,全長277公里的福廈高鐵,穿越多處山脈,跨越多處海灣,將難上九重天的閩道與大海緊緊相連。李響攝
9月28日,復興號智能動車組行駛在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歷經6年多時間建設,全長277公里的福廈高鐵,穿越多處山脈,跨越多處海灣,將難上九重天的閩道與大海緊緊相連。李響攝

  作為繼京張高鐵、京雄城際后中國建成投用的又一智能高鐵,福廈高鐵數(shù)字施工與智慧建造技術在福廈高鐵全生命建設周期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福廈高鐵BIM設計總體孫澤昌介紹,利用自主研發(fā)的三維選線設計軟件,構建了全線超過3500平方公里的數(shù)字地面模型、13類共計489個標準構建模型,實現(xiàn)了全線303公里橋梁、路基、隧道、站場、接觸網與軌道、立交道路的模型構建,提供了77處立交道路與7處站場概念模型的構建,讓福廈高鐵在虛擬世界有了一位“數(shù)字孿生”兄弟。

  東南沿海鐵路福建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劉軍華說,福廈高鐵在智能運營方面,處處體現(xiàn)了智慧和便捷,可以用“高智商”和“高情商”來概括。

  在“高智商”方面,福廈高鐵系列智能化服務系統(tǒng),可以綜合運用大數(shù)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做精細化決策,讓旅客出行服務、設備設施運維、運行安全保障、運輸調度指揮等方面的決策更精準更及時。

  福廈高鐵沿線8個客運車站,全部采用了站房精細化管理應用系統(tǒng)。車站旅客服務與生產智能管控平臺、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智能視頻分析系統(tǒng),以“系統(tǒng)智能”為引擎,通過AI人工智能算法,實時監(jiān)測站房環(huán)境參數(shù)和站內運營態(tài)勢,為工作人員提供了精準的決策數(shù)據。

  在“高情商”方面,劉軍華說,福廈高鐵各類智能系統(tǒng),通過各類傳感裝置獲取的數(shù)據,可以自動感知旅客的真實體驗,對站房、線路、列車上的智能設備進行實時調節(jié),不光讓列車在運行中可以平穩(wěn)地立起硬幣,而且讓旅客在進站、候車、乘車等過程中暢享智能體驗。

  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將成福廈高鐵的一道亮麗風景。相較于普通復興號動車組,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在智能化、舒適性、安全性等方面實現(xiàn)全新升級。在減震降噪方面,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做到了當列車通過隧道或交會時,能讓旅客耳部的不適感更加難以察覺。此外,智能傳感、智能監(jiān)測、智能診斷等技術,為行車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福廈高鐵廈門北站換乘中心,中國高鐵站房面積最大的天氣感應式智能天窗,可根據實時監(jiān)測的光照強度、風力大小、降雨及室內外溫差等數(shù)據,自動開合玻璃及窗簾。

  中鐵建設集團廈門北站項目總工潘峰潭介紹,換乘中心屋面還安裝了當前全國高鐵站房面積最大、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智能光纖系統(tǒng),安裝面積約7000平米,可突破光的直線傳播限制,實現(xiàn)自動跟蹤采集陽光,讓地下空間也擁有了地上空間的舒適感。

  同時,福州南站的候車居廳內,建設者應用光電技術,在大廳使用漫反射照明,讓旅客見光不見燈,模擬自然采光,提供舒適溫馨的候車環(huán)境。

  福廈高鐵作為中國首條跨海高鐵,除了讓人感受到“中國速度”,亦充滿了古色閩鄉(xiāng)的獨特韻味,串起了祖國大好河山美如畫,讓“說走就走”的旅途擁有更多的“詩與遠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