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福建泉州:漁村父子復刻古船模 留住“海絲”記憶


  【解說】生活在福建泉州石獅市的蔡國棟、蔡立新父子,作為石獅市古船模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堅守這份非遺技藝,只為留住福船的歷史余韻,讓福船走入更多人的視野中。近日,記者走進位于石獅市祥芝鎮(zhèn)的蔡國棟蔡立新的船模制作工坊,了解蔡氏父子傳承、堅守傳統(tǒng)技藝的故事。

  【解說】福船是福建、浙江一帶沿海尖底型海船的通稱,是我國古代四大船型之一。福船以其“水密隔艙”的先進技術,成為中國最具遠洋能力的商船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見證。地處晉江南岸出?诘南橹ユ(zhèn),不僅是著名漁港、僑鄉(xiāng),也是歷史悠久的造船基地。1960年,蔡國棟進入當?shù)卦齑瑥S學習造船,這一干就是大半輩子。

  【同期】石獅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古船模制作技藝(石獅)代表性傳承人 蔡國棟

  1960年開始進入(合作)社,開始進入航運公司,學造船也學了三十五六年的時間。到(合作)社關閉,之后轉(zhuǎn)做鐵(船),鐵(船)也做過,以前是木帆(船)。(這門手藝)我?guī)煾競鹘o我,我又傳給我的大兒子。那后來(退休了),我有空閑的時候,就喜歡自己搗鼓一些仿古的船模,我自己有造(木船)的(手藝),我就開始一點點學習做(船模)。

  【解說】2011年前后,祥芝準備籌建一座船模博物館,邀請了一批老造船師傅,以古船模形式再現(xiàn)祥芝船舶歷史。蔡國棟正是其中之一,他帶上了從小就跟隨他學習造船的兒子蔡立新,依憑記憶開始設計圖紙,著手制作。

  【同期】石獅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古船模制作技藝(石獅)代表性傳承人 蔡國棟

  我有的就參考圖紙,或者(根據(jù)圖紙)自己設計,或者別人船廠放出來(船型)我就參考(來做)。

  【解說】在蔡立新眼中,既然要做古船模,就必須尊重傳統(tǒng),根據(jù)福船的原貌和風采,按比例縮小,盡可能地還原每一個細節(jié)。

  【同期】石獅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古船模制作技藝(石獅)代表性傳承人 蔡立新

  我們做的時候,有時候碰到做不出來的,有的是問師父(父親),再然后有人過來看一下,有的(說)你要搞這樣,我們就要修改這樣,就搞一些人家的經(jīng)驗過來搞。有的那個(船型)電腦里面都很多,有的看電腦里面人家老師傅做什么樣,我們要跟他學一點點。

  【解說】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mào)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自此,蔡國棟父子便著手打造宋元古船模。十余年來,他們利用業(yè)余時間,已經(jīng)打造了“鄭和寶船”、“祥芝白底船”、“祥芝商船”等多件古船模,它們多被放在當?shù)氐牟┪镳^、文體中心展覽。

  【解說】蔡國棟父子希望,能有更多人愿意學習這門傳統(tǒng)技藝,將福船文化和記憶一直傳承延續(xù)下去。

  【同期】石獅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古船模制作技藝(石獅)代表性傳承人 蔡立新

  這個是很艱苦的,(要)有耐心的,看有這個忍耐、這個耐心,那么(有)學的,我也要教他。如果我兒子,還是別人家的小孩也要學,我要傳承給他。這個就是傳承,要傳承一代下一代的。不然就(會)失傳,失傳了就沒有人(會)了。

  柯寧 吳冠標 福建泉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