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林可彝:我黨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者

  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只破皮箱和兩套換洗的舊衣服,這就是張西曼曾評價的“大名鼎鼎的學者林可彝教授”在北京教書時的全部生活用具。林可彝的孫子林國經說,祖父生活節(jié)儉,吃的都是粗茶淡飯,但對貧窮學生十分慷慨。他得知一名學生家里窮,念不起大學,就每月資助其伙食費和書籍費,直至畢業(yè)。

  林可彝1893年出生在羅源,是羅源縣第一位共產黨員,也是第一位無產階級革命烈士。他一生致力于探尋救國救民真理,在多所高校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研究馬克思主義思想,堅定地踐行著馬克思主義信仰。

  矢志不渝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

  1913年考入福建法政專門學校時,林可彝就在林長民、劉崧生等先輩啟迪下,開始了對民主革命的認識和思考。從法政學校畢業(yè)后,林可彝決心尋求救國救民的方法,于是東渡日本繼續(xù)求學。其間,他逐漸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并時常將自己的思考寫成文章發(fā)表。

  從日本回國后,林可彝赴京任教。1921年至1923年,除日常教學外,林可彝每星期都在平民大學主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的講座,與學生們討論社會問題,在青年學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啟發(fā)青年學生的革命自覺性。

林可彝故居。劉其燚 攝
林可彝故居。劉其燚 攝

  隨著對中國社會現狀認識的逐漸深入,林可彝發(fā)現,“像中國目下這樣混沌狀態(tài),非經濟改革是無法徹底解決的。經濟改革非從政治改革著手不可”。于是,他動身前往蘇聯(lián)。

  “驚濤急欲挽神州,誓斬長鯨碧海游”。1923年,帶著友人的祝愿,林可彝來到蘇聯(lián),在斯大林任校長的東方大學學習馬克思主義,希望能從蘇聯(lián)人民革命勝利的經驗中找到中華民族解放的良藥。在蘇聯(lián)東方大學,經中共莫斯科支部負責人彭述之介紹,林可彝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后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5年再次回國的林可彝,將革命實踐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他在朝陽、平民等5所大學講授《唯物論與唯物史觀》等課程的同時,還帶領學生站在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最前列,為聲討北洋軍閥拖欠教育經費、聲討軍閥與日本帝國主義勾結制造“三一八”慘案等罪行振臂高呼。

  始終站在斗爭前沿的革命戰(zhàn)士

  1927年,反動派在上海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數月后,林可彝夫人鄭翠瑛收到一張丈夫寄回來的照片。照片中的林可彝一身戎裝。

  當時,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國民大革命走向破裂,國民黨反動派瘋狂鎮(zhèn)壓工農運動,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緊接著,四川軍閥楊森和駐防宜昌的國民革命軍獨立十四師師長夏斗寅叛變革命,進攻武漢國民政府,武漢形勢十分危急。

  早在1927年1月,林可彝就已奉調湖北武漢,身兼武昌中山大學、漢口中山大學教授及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的政治教官數職,穿上了軍裝。面對兩軍對峙的形勢,林可彝作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的政治部成員,也抱著“馬革裹尸”的決心,參加葉挺組織的保衛(wèi)武漢戰(zhàn)斗。

  戰(zhàn)斗中,林可彝主要負責政治公務、宣傳等工作。他首先擔任湖北嘉魚縣的法官和縣長,加班加點把審而未判的案件逐一清理,讓農忙時節(jié)的農民快些回到鄉(xiāng)村,同時裁汰不良法警,廢止征租吏。后又擔任湖北新堤市的市政委員會秘書,參與編纂《革命日報》,傳播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思想。

  6月19日,他隨大部隊從新堤乘船回到武昌,結束了17天的從軍生涯。也就在這天,他拍攝了那張戎裝照,寄回給了遠在羅源的妻子。

  永駐人間的不屈斗士

  7月15日,汪精衛(wèi)叛變革命,執(zhí)行反共政策。面對反動派的血腥鎮(zhèn)壓,林可彝堅定不移地組織發(fā)動中山大學學生掀起反對軍閥屠殺武漢人民的斗爭,被反動派恨得咬牙切齒。1927年12月,在一個下著鵝毛大雪的夜晚,林可彝被捕。次年1月4日,反動派以“在校宣傳共產,蠱惑青年……罪大惡極”等罪名,將林可彝判處死刑。

  然而,當這位“罪大惡極”之人的靈柩回到家鄉(xiāng)時,闔邑士民頂著席卷全國的“白色恐怖”開城迎接,舉行追悼大會。足證其為革命事業(yè)犧牲之得人心。

  英雄身雖死,革命志長存。在羅源,林可彝曾推動創(chuàng)辦的毓秀小學免費招收寒門子弟,還為縣里集資籌辦的女子小學選購教具,充實設備。

  林可彝曾說,學好本領,不是為榮宗耀祖,而是要為國家作貢獻!盀閲瘛钡乃枷胍灿绊懼旨液笕说臑槿颂幨馈

  林國經退休前在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工作,1976年曾隨福建省第2批援塞內加爾醫(yī)療隊,執(zhí)行援外醫(yī)療任務,一待就是4年。

  “出發(fā)前,有同事說那邊條件艱苦,讓我考慮清楚。但我想起祖父的教誨,作為他的后人,更應以身作則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绷謬浾f,醫(yī)療隊在國外代表的就是中國形象,當大家圓滿完成國家交代的任務,當地人豎起大拇指時,再多的艱辛,此刻也化作心中的一份甜蜜。(記者 林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