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泉州6月30日電 (記者 孫虹)第九屆冷原子物理國際學術研討會30日在福建泉州舉行,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國家和中國臺灣、香港地區(qū)的近400名專家和學者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會。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介紹,本次研討內容涉及冷原子、原子光學、原子頻標、精密測量、量子信息模擬計算、引力波、暗物質和暗能量等高新科技前沿領域,對航天、通訊、衛(wèi)星導航等重要科技民生領域,以及基礎科學技術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張首剛表示,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代表著多元文化的交融,不同文明的互鑒。選擇在泉州召開本次研討會,也是希望借著“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美好寓意,在討論和交流學術問題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合作與交流。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致辭!⊥踔境 攝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致辭!⊥踔境 攝
始建于1966年的國家授時中心,是中國唯一的專門、全面從事時間頻率研究的科研機構,承擔著中國標準時間(北京時間)的產生和發(fā)播任務。自2005年起,國家授時中心相繼開展了守時原子鐘、星載原子鐘、噴泉原子鐘、鍶原子光鐘和空間光鐘等研制工作。在冷原子和量子模擬領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
作為中國著名僑鄉(xiāng),泉州擁有扎實的制造業(yè)基礎和優(yōu)質的科創(chuàng)環(huán)境。2021年12月,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tǒng)泉州站啟動建設,時空科創(chuàng)基地同步入駐泉州。
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tǒng)泉州站在衍生孵化時間大數(shù)據、智能產品、檢測認證、應用服務等高新技術產業(yè)的同時,還將以泉州為支點,延伸覆蓋海峽兩岸乃至東南亞等“海絲”沿線重點城市,推動“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交流合作。
“這是冷原子物理精密測量領域一次成功的產業(yè)化實踐,未來我們期待更多的科技項目選擇泉州、落地泉州。”泉州市市長蔡戰(zhàn)勝表示,冷原子物理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具有非常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皩τ谌荻裕裉斓难杏憰峁┝穗y得的學習機會,幫助我們打開了發(fā)展的新視野,更為我們將來進一步開展科技交流、實現(xiàn)合作共贏開了好頭。”
據悉,為期3天的本屆研討會由中國物理學會原子分子物理專業(yè)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承辦,泉州市科學技術局、泉州市豐澤區(qū)人民政府、福建省海上絲路時間中心運營有限公司協(xié)辦,其間32位海內外專家將分享各自最新研究成果。自2004年創(chuàng)辦以來,冷原子物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已成功舉辦8屆,為全世界學者研討冷原子物理及相關原子分子與光物理領域的研究進展,搭建了國際間學術交流與相互了解的平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