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羅源縣公安局探索涉畬矛盾糾紛調解新路子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8月31日訊 羅源縣是我國畬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僅羅源縣飛竹鎮(zhèn),當?shù)赜兴镅蟆⒏蝮∈?個純畬族村及5個漢畬混居村,畬族總人口2000余人。

  歷年來,少數(shù)民族村村情較為復雜,且矛盾糾紛調解率較低。如何走出一條涉畬矛盾糾紛調解新路子?羅源縣公安局貫徹“常識工作法”工作理念,以飛竹派出所為試點,建立“議事評理、雙語調解、跟蹤回訪”的“三新”調解模式,讓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前端、處置在萌芽,唱響畬鄉(xiāng)和諧主旋律。

  今年以來,飛竹派出所涉畬“零發(fā)案”,主動排查涉畬各類較大矛盾糾紛12起,調解率、滿意率均實現(xiàn)100%。

  “議事評理”新模式:

  首創(chuàng)“石榴籽”鄉(xiāng)賢評理室

  8月13日,在飛竹鎮(zhèn)蛤蟆石村委會新建的“石榴籽”鄉(xiāng)賢評理室內,一場關于山林權屬的糾紛正在調解中。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參加調解的人員,不僅有派出所包片民警、司法所的工作人員以及村兩委的成員,還有派出所特地邀請的3位鄉(xiāng)賢。

  一小時后,這場極有可能演化成群眾上訪的山林權屬糾紛得到有效化解!坝朽l(xiāng)賢的議事評理,是妥善化解這場山林權屬糾紛的關鍵!憋w竹派出所教導員劉旭坦言。

  基層矛盾糾紛的調處難度大、周期長,一旦處理不好,易激化矛盾、流轉成案件甚至引發(fā)信訪。為此,飛竹派出所結合當前開展的“百日行動”,緊盯矛盾糾紛安全隱患,以“情、理、法”三要素為立足點,在蛤蟆石村成立“石榴籽”鄉(xiāng)賢評理室,借助畬漢鄉(xiāng)賢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

  “在調解過程,鄉(xiāng)賢遵從先‘情’、后‘理’、再‘法’的規(guī)則,讓法律成為調停爭端的最后屏障。”劉旭說,鄉(xiāng)賢還定期列席參與村兩委會議,對國家政策和群眾呼聲兩頭都吃深吃透,不僅促進基層組織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在調解群眾的矛盾糾紛時還可以做到合情又合法,提升矛盾糾紛化解的精度和準度,大大提高調解成功率。

  此外,飛竹派出所還探索“法俗”融合化解糾紛,在塔里洋村畬家宗祠建立村民議事評理堂。議事評理堂以宗族血緣關系為依托,由具有威望的族老擔任主持人,族老德高望重、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豐富,使許多重點難點的糾紛得到了妥善解決。

  同時,通過村民議事評理會了解和掌握畬族群眾的需求和呼聲,共同商討解決涉及村民利益的事宜,進一步完善民主協(xié)商和多元參與機制。

  “雙語調解”新動能:

  鳳凰畬歌飛入人心

  “把畬歌傳唱融入法治宣傳,唱出鄰里和睦的新面貌、畬漢幫親的新氣象、民族團結的新愿景,實現(xiàn)普法接地氣,法治潤民心。” 作為飛竹派出所雙語調解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蘭順華向記者介紹傳唱畬歌的初衷。

  畬歌纖徐有情,自然合韻,能夠表達畬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對悠然情懷的向往。飛竹派出所聯(lián)合鄉(xiāng)鎮(zhèn)統(tǒng)戰(zhàn)部門,吸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蘭順華加入畬鄉(xiāng)法治調解員隊伍,以“畬語+調解”的模式編唱畬歌,以婉轉悠揚的曲調、淳樸自然的歌詞,將情、理、法融匯貫通,傳遞維護公平正義的正能量。

  少數(shù)民族糾紛調解專業(yè)性強,充實人員配置和優(yōu)化調解組織尤為重要。為此,飛竹派出所立足本地實際,依托飛竹鎮(zhèn)綜治中心,因地制宜培養(yǎng)兼通漢語和畬語的雙語調解員,大力推行“雙語調解”。利用畬語鄉(xiāng)音作為陌生人之間的情感紐帶,拉進作為中立方的調解員與雙方當事人的距離,更容易讓當事人卸下心防,打開“破局”和解的切口。

  飛竹派出所還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聯(lián)合綜治辦、司法所在少數(shù)民族村成立畬家法律服務站,積極動員畬族群眾加入成立畬家法治宣傳隊,在畬族群眾居住區(qū)開展雙語法律宣傳活動。志愿者使用畬語以案釋法,讓法治的種子在畬族群眾的心中落地生根,掀起法治宣傳的“最炫民族風”。

  “跟蹤回訪”新格局:

  打通調解“最后一公里”

  走上田間地頭與當事人見面,或通過視頻、電話詢問調解協(xié)議是否落實、矛盾糾紛是否真正得到化解。矛盾糾紛調解后,這兩個關鍵性的問題是飛竹派出所民警必須100%落實的工作。

  “矛盾糾紛調解后的跟蹤落實回訪工作是‘后半篇文章’!憋w竹派出所所長鄭躍松介紹,如果以為協(xié)議簽訂了,事情就解決了,那么調解工作就可能還停留在表面。

  如何推進調解案件閉環(huán)管理?飛竹派出所對每起調處結束的矛盾糾紛,要求責任民警100%落實當月主動回訪,了解協(xié)議的落實履行情況,耐心聽取當事人對處理結果的意見和想法,增進理解,化解積怨;對未落實協(xié)議或者出現(xiàn)反復的矛盾糾紛,重新制定調處方案,確保緊盯矛盾、化解到底。根據(jù)涉畬矛盾性質、人員狀態(tài)和化解結果等因素,綜合進行風險評估,按照低、中、高三個級別分別跟蹤回訪,對低級別的不定期過問,對中等級別的定期關注,確保不擴大、不反彈,對高等級別的組織專門人員進行深入評估、重點關注。

  在做實線下回訪工作的基礎上,針對因各種事由造成無法見面回訪問題,飛竹派出所還依托科技助力,采取“電話回訪”“視頻回訪”方式,將回訪方式從房前屋后、田間地頭拓展到線上回訪,做到“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通過跟蹤回訪,進一步鞏固了調解成果,防止問題反彈回潮,讓畬族群眾體會到人文關懷、感覺到執(zhí)法溫度,真正做到定分止爭、案結事了!编嵻S松說。

  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飛竹派出所充分考慮畬族文化習俗,扎根群眾,干在實處,搭建起警民“連心橋”,使畬族群眾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平等關愛,感受到家門口的公平正義。

  (本報記者 陳欽祥 通訊員 薛詩婷 金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