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9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許可欣 通訊員 廖敏愷 謝斯宇 文/圖)
近日,位于順昌縣東安驛城市綜合體的“零碳生活館”正式揭牌開館。
“我們現在可以在‘零碳生活館’內,用大圣幣去挑選兌換自己喜歡的玩具了。”館內,順昌縣實驗幼兒園的老師向小朋友介紹道。
開館當日,只見展館內擺滿琳瑯滿目的閑置物品,小朋友手握標注著“碳積分”大圣幣,尋找他們心儀的物品。
據悉,順昌轄區(qū)內的學校等單位,會定期組織開展閑置物品收集活動,將收集到的如書籍、衣服、玩具、小家電等閑置物品,統(tǒng)一擺放到“零碳生活館”。群眾將閑置物品捐出后,置換成可互換的“碳積分”;再用得到的“碳積分”,在“零碳生活館”內繼續(xù)兌換相應的閑置物品。
“我們園組織開展周期性(每月一次或每學期一次)閑置物品捐贈活動,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低碳環(huán)保的良好行為習慣,傳播綠色環(huán)保理念。”順昌縣實驗幼兒園園長謝芳說。
“零碳生活館”積分兌換閑置物品活動如火如荼進行,是順昌作為全省首批5個碳達峰試點城市之一,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的一個生動寫照。順昌通過開展積分兌換閑置物品的活動,實現閑置物品的互換和循環(huán),達到碳減排的目標,從而推進節(jié)約集約、綠色低碳發(fā)展。據悉,相關社會組織會對收集過來的閑置物品進行清洗、維修、消毒等工作;順昌縣零碳環(huán)保公益基金則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助力項目的運營以及相關志愿活動。
順昌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謝祥劍表示:“該項目從閑置物品互換的小切口著手,因地制宜探索黨委政府搭臺,部門聯動鏈接資源,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群眾積極參與的基層治理模式,不僅引導碳治理從理念走向行動,還進一步健全了社會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