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車時代,石油是汽車的“血液”;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電力正替代石油的角色。充電樁由此成為汽車產業(yè)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2024年1至10月,我國汽車出口總量已達到528萬臺,同比增長25%。其中,新能源汽車1至10月的累計出口量為172萬臺,同比增長15%。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的充電樁亦開始走向世界。
“10多年前,我們在國內隨處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汽車品牌;現在倒過來了,在世界各地可以看到中國的汽車品牌!鄙虾G孢_科技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執(zhí)行總裁曹光宇在2024中國汽車充換電生態(tài)大會上表示,汽車整車出海帶動了汽車零部件出海的需求。“特別是那些運輸成本高、配套及時性要求高的配件都需要跟著整車落地生產!蓖瑫r,海外市場目前競爭不如國激烈,相對于內卷加劇的國內市場,海外充電市場仍是一片“藍!薄
當然,進軍海外市場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市場標準的不統一、渠道建設的艱難、文化及基礎設施與國內的差異以及海外國家相關政策的變化等,都是充電樁企業(yè)出海必須面對的挑戰(zhàn)。
尋找“藍!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能源汽車綁在一條船上,如果無法保障海外用戶的充電便利性,汽車出海也會出現問題!辈芄庥钫f。
目前,海外市場充電樁總體來看數量偏少、價格偏貴、產業(yè)成熟度遠不及國內。這為起步較早的中國充換電產業(yè)提供了機會。
據不完全統計,海外充電樁的價格普遍是國內的2—3倍,且海外各國對于進口充電樁有一套較為嚴格的認證標準。也就是說,進入海外市場雖有門檻,但市場競爭并不算激烈,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內卷的風險。
從數量來看,歐洲和美國公共充電樁的車樁比在15比1以上,中國為7.5比1。與此同時,歐洲各國充電樁市場發(fā)展極不均衡,充電樁建設密度非常低,這給中國充電樁企業(yè)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而伴隨歐洲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充電樁需求也會隨之上升。早在2023年年初,歐洲議會通過了歐委會和歐洲理事會達成的《2035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議》。據了解,協議的目標是2035年開始在歐盟27國范圍內停售新的燃油轎車和小貨車。按照普通家用輕型車15年的使用期限,這項禁令將確保歐盟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對歐洲來說,我們認為在2025年電動車市場占比需要達到30%的情況下,才能滿足歐洲關于排放相關的法規(guī)要求,市場的存量也要達到1120萬輛!钡聡嚬I(yè)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兼總經理張琳在2024中國汽車充換電生態(tài)大會上介紹,歐洲截至今年10月份充電樁的發(fā)展數量大概是78萬個。其中荷蘭、法國和德國占到了歐盟充電樁數量的58%。張琳表示,只有加快基礎設施布局,歐洲的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接受度才會有大的提升。
“隨著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出海,我們這些年也看到了很多充電樁生產企業(yè)、運營企業(yè)也在出海,跟我們做了多層次的交流。”張琳說,“歐洲能源成本比較高、人工成本比較高、行事風格比較守舊,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充電樁的發(fā)展,也許會是下一個中德合作的契機!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fā)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公共充電樁達272.6萬臺,同比增長51.7%。其中,位列第一的特來電運營公共充電樁52.3萬臺,星星充電運營公共充電樁45.1萬臺位列第二。
特銳德董秘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全球汽車產業(yè)的綠色轉型為我國企業(yè)帶來巨大的發(fā)展機遇。目前特來電充電網解決方案已覆蓋中東、東南亞、俄羅斯、歐洲等區(qū)域。未來,公司將根據海外市場的發(fā)展以及自身戰(zhàn)略規(guī)劃,逐步加大海外業(yè)務的拓展!
星星充電高管此前表示,星星充電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收入中,有80%來自國內市場,但預計今年將至少有一半的毛利潤來自海外。
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預估,全球汽車公共充電樁布建2024年增長率為30%,較2023年的60%大幅下滑。中國仍保有全球最多的公共充電樁,估計至2024年底將達360萬座,占全球近70%。
伴隨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形成優(yōu)勢,在上下游產業(yè)鏈也形成了一定的優(yōu)勢。以決定充電樁性能的充電模塊為例,目前也在國內形成了較為集中的格局。
據了解,充電模塊可靠性和供應鏈壁壘較高,廠商需要5年以上的工藝經驗積累才能實現模塊的故障率5年內低于2‰或者7年內低于1%。深圳嘉瓦數字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輝表示:“充電模塊占了整個充電樁成本的50%,模塊穩(wěn)定性也決定了樁的穩(wěn)定性。隨著充電樁和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充電模塊也呈現爆發(fā)的趨勢,早期行業(yè)產品故障率較高,隨著技術的演進和不斷的升級,到現在國內充電模塊的穩(wěn)定性已經比較好了!
富貴險中求?
然而,想要在海外市場運營好充電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海外市場在支付、物流、工作效率等方面與國內有較大差異!皻W洲市場支付系統沒有中國強,比如需要Pos支付或現金支付等。有些故障不是我們可以解決的,造成當地發(fā)展的一些難題!碧旖虼笳骐娖骷瘓F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雷表示,在國內運輸配件從供應商到客戶手中1—2天就可以,但在歐洲卻需要3—5天甚至更久,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與國內有較大差距。這些都讓在國內已經發(fā)展成熟的配套設施目前在海外的體驗評價都處于較低水平。
南京清辰綠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琦也持有類似的觀點!澳壳昂M獬墒斓钠脚_不多,很多國家線上支付不成熟,導致用戶用App去充電的習慣并沒有得到推廣,很多還是刷卡充電!睏铉f,“很多當地運營商非常依賴當地的承建方,他們欠缺運營知識,特別依賴供應商來協助解決問題!
楊琦表示,海外第三方平臺能力參差不齊,沒有辦法與成熟的中國的充電運營平臺比較!澳壳按蟛糠滞A粼谀艹渖想,正常結算,能看到自己的訂單記錄,所以包括第三方平臺對于技術的投入是不足的!焙M庥脩艨粗厥酆蠓⻊,希望改善新能源車型的用車體驗,這些又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除了克服這些困難,還要應對認證標準不同、貿易壁壘、更高的環(huán)保要求等難題。
海外市場和國內采用的充電樁認證標準有所不同,獲得海外市場的認證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必須面對的一關。
目前,中國充電樁產品采取CQC認證,出口至歐洲市場需要獲得CE認證。要經過認證申請、資料準備、產品檢測、遞交審核等流程。通常來說,CE認證的周期在3—4個月,認證成本可達到50萬至60萬元。
而充電樁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則需要拿到UL認證,認證周期為6—7個月,費用在100萬元以上。如果是公用事業(yè)側項目,則需要對供應商額外認證,甚至拿到政府準入許可。
與此同時,盡管海外市場對于充電樁建設有較高的補貼,但獲得補貼的門檻也比較高。美國與歐洲都在推進相應法案,通過強制本地生產、增加稅收等方式,阻礙國內充電樁企業(yè)大舉進入。
不過,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辦法總比問題多!皣鴥刃履茉雌嚠a業(yè)快速發(fā)展,帶動了產業(yè)鏈相應上下游的出口。海外市場新能源產業(yè)鏈還未發(fā)展起來,充電樁市場有較大缺口。國產充電樁在價格及產品力方面都具有優(yōu)勢,還是有很大發(fā)展機會的!鄙鲜鋈耸糠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