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桐城六尺巷:六尺于心 和諧無界


  在安徽省桐城市的市中心,有一條長約百米的巷道,它的名字叫做“六尺巷”。這條巷子并不寬敞,卻因為一段跨越三百年的“禮讓”故事而遠近聞名。

  走進六尺巷,這條巷子長約100米、寬度僅2米,巷子盡頭立著一座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據(jù)《桐城縣志略》等史書記載,清朝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桐城的家人,與鄰居吳家發(fā)生宅基糾紛。張家人給張英寫信求助,張英收信后回詩一首:“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英的一封家書,以詩的形式傳達了禮讓的精神,吳家人深受感動,也退讓三尺,最終兩家各退三尺,形成了這條寬六尺的巷道。

  六尺巷的故事不僅僅是一段歷史,它更是中華文化中“相互禮讓、以和為貴”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桐城市人民法院據(jù)此創(chuàng)新推出了“六尺巷調解法”,通過“聽、辨、勸、借、讓、和”六步調解矛盾,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

  張俊 傅天騁 安徽桐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