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討資無果引眾怒 多維調處見成效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21日電(劉希娟)近日,閩侯縣荊溪派出所接到報警,稱有一群農名工將塔前地鐵口堵住,接到報警后荊溪派出所迅速前往現場維護秩序,將所有人帶回到派出所,并將這起勞資糾紛案件交由“e體+”多維調處中心處理。

  閩侯縣司法局荊溪司法所作為“e體+”多維調處中心主要成員,立即派出專職調解員前往調處。經了解,項目部與包工頭在二月份簽訂一份承攬合同,但因疫情影響期間陸續(xù)停工幾次,導致工程各項延期,本在8月初就該支付的勞資到月底因工程未完成只支付了80%,包工頭未能拿到全款無法完全履行農名工工資,期間農民工也多次討要工資但無果,致使農民工將地鐵口圍堵住,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調解過程中,三方劍拔弩張,工人的情緒十分激動,見此情況包工頭也很無奈,項目部則稱他們是按合同行事已將80%工程款打到包工頭賬戶,因為工程還沒驗收不可能將剩余20%提前支付,一時間三方陷入了僵局,見此情況調解員運用背靠背調解法,三方分開單獨調解。

  經過調解員反復耐心做思想工作,三方最終心平氣和回到談判桌上。最后三方意見一致,由項目部代表代替包工頭支付勞資,切實保障了農民工的切身利益。

  “e體+”多維調處中心實行派出所、司法所、法智維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xié)同合作,聯動管理。中心功能區(qū)齊全,具備“一室四區(qū)”(受理分流區(qū)、談心等候區(qū)、治安調解區(qū)、多維調解區(qū)、云網集調室),根據派出所勤務模式及矛盾糾紛警情量,派駐調解團隊,實行7*12小時運轉模式,針對當事人提出申請事項,調處中心統(tǒng)一調配專職調解員負責調解,緊扣交接、調處、履約等環(huán)節(jié)開展矛盾化解及穩(wěn)控工作。

  “e體+”多維調處中心建設,以數字賦能為引領,全力實現矛盾糾紛“防范在先、發(fā)現在早、處置在小”,加快構建“多元化、立體化、精準化”矛盾風險隱患管防體系,扎實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打造矛盾糾紛多維調處模式,真正讓“楓橋經驗”落地生根,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安定穩(wěn)定,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和滿意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