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氣象萬千 何以預見——省科技館“探秘分館”科技研學營走進福建省氣象臺

  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8月6日電 夏天,火熱的夏天,總是伴隨著驕陽烈日,還有突如其來的暴雨雷電。人類發(fā)展的歷程就是一部與大自然的斗爭史,而我們現(xiàn)在只要打開手機,就能查詢到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天之后的天氣——在習以為常的同時,你是否想過,天氣預報是如何做到未卜先知的呢?8月6日,福建省科技館“探秘分館”科技研學營走進福建省氣象臺,帶領學員揭開“風云變幻”的奧秘,探索天氣預報背后的氣象科學。

  觀測場上開眼界

  地溫采集系統(tǒng)、雨量傳感器、輻射觀測站……在園區(qū)觀測場上,高低錯落分布著各式各樣的天氣探測儀器。新鮮的名字、獨特的造型勾起大家的好奇心!拔覀兊奶鞖馓綔y系統(tǒng),不僅能測雨量、風速、氣溫,還可以記錄云的形態(tài)!睔庀笈_老師耐心向學員解說各類探測儀器的功能原理,讓孩子們直觀地了解到氣象觀測的過程。

  “天氣預報從這里來”

  “快看,這個地方我在電視上見過!”走進“氣象影視制作中心”,玻璃幕墻內的演播室迅速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天氣預報節(jié)目正是從這里誕生。一旁的控制臺上,各類氣象信息正滾動播放——除了預告日常天氣,這里也提供地質災害、森林火險、防汛支撐等更加精細的觀測預警服務。

  氣象歷史知多少

  氣象史志館內,各色展品令人目不暇接。殷商古國的甲骨卜辭、唐代建立的風力觀測評級系統(tǒng)、元明清時期修建的“司天臺”……豐富的資料和文物勾勒出我國氣象學發(fā)展的歷史,彰顯著先人的智慧。進入近現(xiàn)代,自動觀測技術、數(shù)值預報技術、大數(shù)據(jù)云平臺的誕生,更是展示了科技創(chuàng)新為氣象科學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用科學“呼風喚雨”

  “請看這枚‘火箭彈’。它的彈頭沒有炸藥,而是裝著降雨催化劑——碘化銀!痹谌斯び绊懱鞖庵行,老師為孩子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課,借助增雨彈模型和影像資料,揭示了人工降雨、人工防雹技術的奧秘。

  動手制作樂趣多

  參觀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是“科學小制作”。在家長的幫助下,學員們親手組裝小風車和氣象衛(wèi)星模型,不僅鍛煉動手能力,還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

圖為營員們在福建省氣象臺參觀。
圖為營員們在福建省氣象臺參觀。

  本次氣象探秘之旅,為孩子們提供了走出書本、近距離了解氣象知識的寶貴機會,有效激發(fā)了孩子們對氣象科學的興趣。作為服務“雙減”、增進總分館交流合作的重要舉措之一,省科技館“探秘分館”研學營將繼續(xù)推出特色科學探究活動,不斷提高青少年科普體驗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