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他退休24年,依然是農民朋友眼中的“吳局長”

  中新網新鄉(xiāng)4月18日電題:他退休24年,依然是農民朋友眼中的“吳局長”

  作者 鄧小強

  4月15日,在河南省延津縣南鄭莊村的麥田里,村民站在田埂上,看著綠色的麥苗向一位老人招手:“吳局長,快來給俺們指導指導,預防病蟲害恁肯定有招。”沒有客套寒暄,被稱為吳局長的老人蹲下身子,耐心解答村民的問題。

吳新德在蔬菜大棚里查看西紅柿長勢。 鄧小強 攝
吳新德在蔬菜大棚里查看西紅柿長勢!∴囆 攝
吳新德給村民講解病蟲害防治的方法!∴囆 攝
吳新德給村民講解病蟲害防治的方法!∴囆 攝
吳新德在麥田地里查看麥苗病蟲害問題!∴囆姟z
吳新德在麥田地里查看麥苗病蟲害問題!∴囆姟z
吳新德在西紅柿大棚里開展技術指導!∴囆 攝
吳新德在西紅柿大棚里開展技術指導!∴囆 攝

  這位老人名叫吳新德,今年83歲,是原延津縣農業(yè)局的退休干部。退休前雖為局長,但他大部分工作時間都在基層一線,為農民提供農業(yè)技術指導,F(xiàn)今退休已經24年,可他仍是身不離土地,心不離農民,依然活躍在農業(yè)生產一線,依然是農民眼中的“吳局長”。

  廣授技術,情系“一畝三分地”

  不當局長了,而且已是83歲的高齡,為啥還在田間地頭奔波?“發(fā)揮余熱嘛!”吳新德說,“農民需要什么,我們就講什么,能為農民解決困難、讓農民增收就有意義!

  數十年來,延津縣的農業(yè)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貧困戶等,都是吳新德農業(yè)科技講座的服務對象。

  站在田間地頭,農民們紛紛講述聽吳新德講座后的收獲。

  “真的很感謝吳局長,我家現(xiàn)在的玉米平均單產有1850斤呢!”說這話的是玉米高產戶王思夢。他說,“吳局長都退休多少年了,還不求回報地給我們這些老百姓講咋搞好一畝三分地,咋科學種田,有時候還分析講解‘三農’政策,讓我們跟著政策走。”

  而小麥種植戶婁季士實踐了吳新德教授的科學種田技術,成了高產戶,小麥單產最高時達到1623斤。

  村民告訴記者,吳新德講農業(yè)技術,會照顧農民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而不是完全照書本來,他常常會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書本知識口語化,枯燥內容趣味化,讓農民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

  吳新德說,把種地技術變成順口溜,是他上課的小竅門。

  “‘小麥豐收三件寶,穗多穗大籽粒飽’,這句順口溜成功讓農民記住在11月份、3月份、5月份這三個關鍵的小麥成長期,如果觀察苗情,如何進行管理。”當有人問,玉米咋樣能高產?他張口就來:“褲(玉米包衣)黃了,褲干了,用手一搦發(fā)暄了,保準玉米多產150斤!

  2021年,吳新德在100個村開展了農業(yè)科技講座。他根據農民的作息來安排講座時間,他自己白天下田觀察,在操作層面為農民提提意見和建議,晚上就集中授課,解決疑難雜癥。其間,他成功解決了許多“不打藥就施肥,不施肥就躬耕”之類的操作失誤和問題。

  “感覺吳局長啥都知道,不只是田里的事,俺家雞鴨為啥不吃食啊,咋養(yǎng)得更肥啊,他都懂,都能解決!被ㄉN植戶張芳聊起吳新德,笑著稱:“他就是個‘百事通’。”

  定向幫扶,心懷“困難群眾咋致富”

  除了廣授技術,吳新德還有專門的幫扶對象。他幫扶的延津縣延壽中藥材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目前是省級示范社,成功的竅門就在于每一畝地都要優(yōu)生優(yōu)產。合作社在吳新德的建議和指導下,把秋季作物玉米換成了板藍根,“種一畝板藍根相當于種了二畝玉米!笔杖氲姆蹲尙F(xiàn)在的合作社發(fā)展到了四萬畝的規(guī)模。

  吳新德還指導農戶進行“糧改”!案纳唐芳Z為種子糧,改普通麥為優(yōu)質麥,這樣農民賣一斤小麥,可以多賺兩毛錢,高效產出、增收致富嘛!

  吳新德從2013年就開始給貧困戶專門講課,他認為“扶貧先扶智,脫貧先脫愚”。這些年,借助“雨露計劃”,依托當地科協(xié)等機構,他為53個貧困村提供“智慧扶貧”援助,教農戶用新技術增產增收,切實擺脫貧困。

  每次講座后,吳新德總是習慣性地把手機號、微信號留給群眾,保持24小時開機,方便為農民答疑解惑。

  采訪中,吳新德向記者講了一件事。有一次凌晨2點鐘,他在睡夢中接到貧困戶靳愛蘭的電話,說她家六畝半地的小麥不出苗,犯愁到睡不著覺,全家的生活都指望這六畝半的小麥呢。于是,天剛蒙蒙亮,吳新德就下鄉(xiāng)趕到了靳愛蘭家的地頭,查看后發(fā)現(xiàn)是因為下雨土地板結了,他告訴靳愛蘭:“趕緊拿耙子耬耬地”。

  幾天后,靳愛蘭欣喜地給吳新德回了電話,“麥苗現(xiàn)在出得又齊又好,總算能睡著覺了!”

  回憶起這件事,吳新德說:“我印象太深了,她家最后一畝地收了1200斤呢!”

  “我這歲數,幾十年沒生過什么病,都是天天呼吸田間新鮮空氣的功勞!眳切碌嘛L趣地說,退休后,他在延津縣12個鄉(xiāng)鎮(zhèn)講了24年的課,他的朋友都是農民,“他們聽了講座,學了知識,也了解了國家政策,對干好農業(yè)有十分的信心!

  “咱也沒干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用一己之長助力農業(yè)生產、農民增收,是我一輩子的奮斗目標。”吳新德說,他要學到老,干到老,一直干到不能動的那一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