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于1895年10月10日出生在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zhèn),他一生寫了八部長篇小說和一千篇散文,有60本書,在世界上出版各種不同版本的林語堂著作約700多種,中文版和外文版各300余種,翻譯成21種文字,幾乎包括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語種。他還編譯了肖伯納的《賣花女》、馬樂騰的《勵志文鈔》等。他提倡“幽默”,“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向世界介紹中華傳統(tǒng)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也向中國人介紹西方文化。他提倡使用簡化漢字,發(fā)明中文打字機,編寫了第一部由中國學者編寫的漢英字典《當代漢英詞典》?胺Q一代世界文化大師。
11月17日參加以“現(xiàn)代濱海城 富美新漳州”為主題的2021“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漳州行”主題采訪活動來自13個國家的19家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人士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了位于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zhèn)的“林語堂文學館“致敬這位深讓華人尊敬和驕傲的世界文化大師。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1/11/18/a3308dd38bf140e6aa24af7a2a683618.jpg)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1/11/18/82b3422d3a17410faaeb508f3eeecfc7.jpg)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1/11/18/5d518e8545564e9bbd5a212493830738.jpg)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1/11/18/06dea05879aa45b597a7d03a35957f1f.jpg)
林語堂文學館位于坂仔鎮(zhèn)花山溪南岸,毗鄰坂仔中心小學舊址,在100多年前,這里曾是坂仔基督教會舊址,林語堂在1895年10月10日出生于基督教會牧師樓。他在坂仔鎮(zhèn)接受了啟蒙教育和度過了他的童年時代,直到10歲才離開家鄉(xiāng)到廈門讀書。林語堂具有濃郁的故鄉(xiāng)情懷,在他眾多文章里面,多次提到坂仔:“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觀念和簡樸的思想,那完全得大于閩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我是漳州府平和縣人....。.”,類似有關家鄉(xiāng)的文字有上萬字之多。坂仔的自然風光、文化傳統(tǒng)、地方方言;東湖峻峭的山、西溪美的水、童年純真的夢、家鄉(xiāng)難忘的情,都浸透到林堂先生文化修養(yǎng)的深處,進而影響他的作品風格,形成了他幽默性靈、平和閑適的精神境界。
現(xiàn)在這個故居是在2005年依照原址進行維修的,總的面積是106平方米。由客廳、后廳、閣樓、廚房、銘新小學五部分組成。旁邊文學館建立于2007年,館名是由國學大師季羨林題寫的,文學館建筑面積180平方米,共有上下兩層,文學館建筑風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審美情趣。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1/11/18/0938c9c058ae47498343a05d05539684.jpg)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1/11/18/e244c0fc96cc4bce8d95eb53a94ce667.jpg)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1/11/18/6adf64d58da749b89bc0395b96ac913d.jpg)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1/11/18/fdbd3341678e42a982e92cad78c3d717.jpg)
展廳里面主要陳列了四塊,一是“山鄉(xiāng)孩子和樂童年”,二是“文學大師文化巨匠”,三是“魂牽祖國、夢縈家鄉(xiāng)”,四是“譽滿環(huán)球、名垂青史”。展廳中展示的是林語堂不同時期的照片和不同時期的著作目錄。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正是漳州平和這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養(yǎng)育了這么一位世界文化大師。他不僅漳州平和人民的驕傲,更是讓全球華人感到自豪和驕傲。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1/11/18/6c64bb5005144e3eb9eba01e7e7c818c.jpg)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1/11/18/4bdc053037444b18a81a9c663722b76f.jpg)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1/11/18/c24a8464c0b44d459456f034117049ca.jpg)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1/11/18/e111f314f6be48ddbf0a6a84feb1b15a.jpg)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1/11/18/33fb4c058aa04466b831ca6f1db54209.jpg)
致敬大師,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正如一位海外華媒人所說:”林語堂先生在文學包括在人類文明方面的造詣,贏得了海內外的很多華僑華人,特別是一些文學愛好者的一些喜愛和尊敬,作為海外華文媒體人,我們更好地學習大師,立足于新時代,通過新聞語言,通過文學的語言,向全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這也是我們海外華文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