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疫情下的廈門:廈大海外留學生別樣的中秋節(jié)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廈門:廈大海外留學生別樣的中秋節(jié)

  中新網(wǎng)廈門9月21日電 (楊伏山 徐亞欣 李小雨)21日,適逢中國傳統(tǒng)中秋佳節(jié)。因應疫情防控下就地過節(jié)號召,廈門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學院/海外教育學院20日在線上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四海同慶話中秋”主題活動,近百名師生參與線上活動。

  疫情下的廈門中秋節(jié)也許少了些往日的熱鬧歡騰,但不變的是,每個人都懷抱著與以往相同的期盼:親人平安、闔家團圓。

王邵侯中國生活照。 馬小婉 攝
王邵侯中國生活照。 馬小婉 攝
云上博餅也開心 馬小婉 攝
云上博餅也開心 馬小婉 攝
中秋戰(zhàn)“疫”,云端過節(jié)。 馬小婉 攝
中秋戰(zhàn)“疫”,云端過節(jié)!●R小婉 攝

  來自英國的留學生王邵侯,此次是他在中國度過的第二個中秋節(jié)。他說,自己非常喜歡中秋的熱鬧以及它背后的文化,能和老師同學們一起線上慶祝,感覺非常開心。

  他通過云端跟在線中外師生分享了自己與中國的“不解情緣”。因為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特別是對三國時期的歷史尤感興趣,他來到了中國。

  第一次到中國時,王邵侯發(fā)現(xiàn)自己通過軟件自學的漢語完全派不上用場,無法正常流利地使用漢語,只能依靠翻譯軟件,當時擺在面前有兩個選擇,放棄漢語或者更加認真的學習,他選擇了后者!

  后來回英國自學了一年,并在2019年再次來到中國,當年3月在西安當了一個月志愿者,被這座文化古都深深吸引了。

  “當時我就確定以后我會在中國生活,我要更努力學習漢語,于是我來到了廈門大學。”他說,在中國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比如,可以代表廈門大學合唱團前往福建漳州合唱比賽,一展歌喉;可以在2019年“廈門大學中國日”、2020年的新年匯演等文化活動中展現(xiàn)自己,B-box、歌劇、話劇演出等等都是其拿手好戲。此次線上主題活動,他參與了云端朗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視頻錄制。

  學院特邀老師和大家分享中秋節(jié)慶習俗,從帝王祭祀、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里,了解中秋節(jié)的起源;從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唐明皇游月宮里,領略奇幻瑰麗的神話故事,并體驗世俗煙火氣中的佳節(jié)滋味。

  這些多彩的習俗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對生活的熱愛、對團圓的期盼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為讓同學們即使在線上也能感受到節(jié)慶的歡快氛圍,特邀老師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在線battle閩南博餅”趣味游戲環(huán)節(jié),簡單介紹了博餅起源及運用微信小程序博餅規(guī)則,邀請在座師生在線斗陣博餅,同學們開心地投入到博餅游戲中,玩得不亦樂乎。

  “中國月,世界圓”,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無法在中秋佳節(jié)線下相見,不過,每個人的心都依舊緊緊相連。為慶祝中秋佳節(jié)的到來,學院的中外學子聯(lián)袂獻演的詩歌朗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以視頻的形式表達了對節(jié)日的祝福。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雖不能相聚過節(jié),但不少海內外同學表示,從此次云上過節(jié)活動,感受到了節(jié)日暖意,也更加了解中國中秋節(jié)文化,被中國源遠流長傳統(tǒng)文化所深深吸引。

  2021級新生李穎靜同學表示:“盡管由于疫情原因,我們中秋節(jié)的活動不得已改成了線上活動,第一次在云上度過中秋佳節(jié),也算是云與月的完美結合了。形式和線下不同,但是情思卻絲毫沒有減少,讓我們在濃厚的節(jié)日氛圍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節(jié)!

  2021級新生肖婧宸同學也表示,在疫情特殊時期,能和海院師生在云端相聚,學習中秋的傳統(tǒng)文化,并第一次體驗博餅的習俗,有幸中得狀元,讓這個中秋節(jié)過得既快樂又有所收獲。

  來自阿根廷的研究生同學Michael Chen分享道,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只能參加學院組織的云上過節(jié)活動,雖然不能像往年那樣參加線下的博餅活動有點遺憾,但這樣的線上的活動也讓我對中秋節(jié)的來源,各地的中秋習俗有了更深的了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