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教育部:加強學校體育工作 著力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中新網(wǎng)9月3日電 據(jù)教育部網(wǎng)站消息,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3日表示,教育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體教融合,推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與體育鍛煉協(xié)調發(fā)展,實現(xiàn)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健全制度體系

  一是加強政策頂層設計。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2020年8月,經(jīng)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教育部會同體育總局印發(fā)《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不斷完善新時代學校體育改革發(fā)展的總體設計。

資料圖:學生在操場上體育課。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資料圖:學生在操場上體育課。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二是注重政策保障研究。印發(fā)《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開展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和體育特色學校整合工作,探索引入社會資源建設青訓中心、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推進新型足球學校建設。

  ——推進教學改革

  一是明確改革理念。聚焦“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教學改革思路,不斷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體育教學模式,推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設,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體育技能。目前,建設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籃球、排球、網(wǎng)球和冰雪運動特色學校43010所。

  二是保障課時抬高底線。強化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嚴禁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jié)體育課,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體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

  三是優(yōu)化課程提升質量。2019年,啟動修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1年,印發(fā)《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體育美育教學改革的通知》《〈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據(jù)2019年開展的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顯示: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yōu)良率逐漸上升,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tài)發(fā)育指標持續(xù)向好,學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學生柔韌、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質出現(xiàn)好轉,體育教學質量不斷優(yōu)化和提升。

  ——完善競賽體系

  一是以校園足球為先導,完善賽事體系。從2015年6月聯(lián)合六部門印發(fā)《關于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以來,出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八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等配套政策,著力構建“校內競賽—校際聯(lián)賽—選拔性競賽—出國交流比賽”為一體的校園足球競賽選拔體系。廣泛開展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級聯(lián)賽并不斷完善聯(lián)賽制度。每年組織校園足球、籃球等項目夏(冬)令營,從2018年起,共有近2萬名初高中學生獲得國家等級運動員稱號。

  二是做好相關賽事整合和保障工作。整合全國學生運動會和全國青年運動會,不斷構建和完善籃球、排球、冰雪等項目的賽事體系。

  ——深化評價體系改革

  按照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進一步明確學校體育評價改革的目標和實施路徑。一是推進中高考體育改革。指導各地進一步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和計分辦法,科學確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啟動在高校招生中使用體育素養(yǎng)評價結果的研究。

  二是構建立體評價體系。實現(xiàn)學校體育工作與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掛鉤,與教師的績效工資、考核評價掛鉤,與學生的綜合評價掛鉤。將身心健康情況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每年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數(shù)據(jù)上報和體質健康抽測復核工作。

  ——加強條件保障

  指導地方按照《國家學校體育衛(wèi)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等要求,加強條件保障。一是“配齊”“配強”體育教師。推動建立聘用優(yōu)秀退役運動員為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制度。通過免費師范生、貧困地區(qū)定向招生、特崗教師等渠道,補充體育教師。經(jīng)過努力,“十三五”期間,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由50.2萬增加到59.5萬,每年新增體育教師約2萬人,年均增速4.3%。體育教師學歷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地位不斷提高。

  二是改善體育場地設施。加大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力度,2020年,印發(fā)《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器材配備標準》《小足球、小籃球、小排球場地建設與器材配備規(guī)范》。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和社會公共體育場館雙向開放。截至2020年,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率為92.8%,體育器械配備達標率為96.8%,較“十三五”期間大幅度提升。

  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對標各項政策要求,以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為目標,加快轉變學校體育發(fā)展方式,保持定力、持續(xù)用力、精準發(fā)力,著力解決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和鍛煉習慣等問題,不斷開創(chuàng)學校體育工作新局面,為推動教育強國、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