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探訪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園:紅色旅游持續(xù)升溫

  中新網江西于都5月18日電 題:探訪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園:紅色旅游持續(xù)升溫

  作者 李韻涵 袁汝晶

  初夏時節(jié),一場紅歌音樂會剛在江西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園結束,后面便有幾批穿著紅軍服的學生排好隊依次在紀念碑前致敬烈士,該紀念園看起來十分“繁忙”。

  近年來,中國各地紅色旅游日漸升溫。江西是著名革命老區(qū),也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更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歷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近日,中新網記者追尋紅色足跡,探訪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園,尋訪長征背后的歷史故事。

圖為一所高校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碑前舉行合唱活動! ⒘ 攝
圖為一所高校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碑前舉行合唱活動。  劉力鑫 攝
 圖為一群身著紅軍服的學生前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參觀游覽!⒘巍z
圖為一群身著紅軍服的學生前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參觀游覽。 劉力鑫 攝
圖為一群身著紅軍服的學生在長征第一渡口前開展研學教育活動!⒘ 攝
圖為一群身著紅軍服的學生在長征第一渡口前開展研學教育活動!⒘ 攝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中央紅軍被迫實施戰(zhàn)略轉移。在一個傍晚,8.6萬名中央紅軍先后在于都縣的八個主要渡口渡過于都河,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園位于江西于都,紀念園由送別主題雕塑、集結廣場、東門渡口舊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等紀念設施組成。當年中央紅軍渡過的那條于都河,也在紀念園旁緩緩流淌。

  “紅軍抗日事長征,夜渡于都濺濺鳴,梁上伯堅來擊筑,荊卿豪氣漸離情!蔽挥谥醒爰t軍長征出發(fā)紀念廣場的紀念碑側,刻著這樣一首詩,再現了當年長征出發(fā)前的場景。紀念碑前,也有許多游客紛紛合影“打卡”。

  “這是一副由80雙草鞋組成的中國地圖,小紅五星代表了江西于都,大紅五星代表首都北京!痹谥醒爰t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內,一副由草鞋拼成的地圖十分引人注目。據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講解員肖婷婷介紹,中央紅軍當年就是穿著這樣的草鞋,一走走了兩萬五千里,走出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紀念館內,一件飽經滄桑、泛黃破舊的羊皮襖也吸引了一群穿著紅軍服的學生駐足觀看。

  “這和我們現在穿著的衣服很不一樣,我從來沒見過,原來我們現在生活中看起來很平常的材料,在當年是很珍貴的,參加長征的紅軍叔叔阿姨們真了不起!苯衲暾谏闲W五年級的吳正鵬跟隨學校來紀念館內參加研學活動。他表示,看到曾經的紅軍用品非常震撼,收獲良多。

  在紀念館內,還有一組后期復原的紅軍渡河時的場景,展現了當年的軍民魚水情。

  “當年,中央紅軍渡于都河時,河面寬有600多米,河上沒有橋,所以大部隊要過河就只有依靠架設浮橋!毙ゆ面弥钢鴱驮膱鼍罢f到,沿河的老百姓都把家中的漁船全部捐獻出來,先后匯集了大小船只800多條,有的用作架設浮橋,有的用作擺渡。

  紅軍渡河后,要在第二天凌晨六點以前把浮橋拆除,依次靠岸排開,傍晚五點以后又要重新架橋。據統(tǒng)計在于都縣60華里的河段上共架設浮橋5座,先后架橋、拆橋15次。

  “由于架設浮橋還需要大量的板材,于都沿河兩岸的人民都自覺地把家中所有可用的材料捐獻了出來!毙ゆ面美^續(xù)講解道,當周恩來得知此事后,深為感慨地說:“于都人民真好,蘇區(qū)人民真親!”

  “近年來館內的紅色旅游逐漸火爆,全國游客紛至沓來。自3月份以來,我們就開展了1700余批講解,還有很多是無法預約到講解的!睋ゆ面媒榻B,今年以來,館內的參觀人次約達31萬,一天當中最高的時候館內接待了超過50個團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