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建黨百年祭英烈 “紅飄帶”躍過閩桂湘

  中新網(wǎng)龍巖4月6日電 (記者 林春茵 張金川)“爺,歸家了,安心了!6日,陳根輝在武夷山山脈南麓一處密林里,為其祖父、紅軍烈士陳泉木的墳頭灑下三杯客家米酒。已經(jīng)修建數(shù)十年的烈士衣冠冢,因為今年從湘江犧牲地帶回的一抔黃土一壺江水,“請回了爺爺?shù)挠㈧`”。

  龍巖東肖鎮(zhèn)洋潭村人陳泉木生于汀江畔,犧牲于湘江上。長久以來,家人以為他可能犧牲于瑞金。直到這個清明,在踏訪了廣西興安和湖南道縣之后,陳根輝在廣西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的石碑上,找到了祖父陳泉木的名字。

紅軍后人記錄下紀念碑上名字,以期幫助更多人尋親!∏駥W軍 攝
紅軍后人記錄下紀念碑上名字,以期幫助更多人尋親!∏駥W軍 攝
映山紅在年復一年的閩桂湘三地聯(lián)動祭英烈活動中,被賦予“紅軍的歸期”的特殊花語!∏駥W軍 攝
映山紅在年復一年的閩桂湘三地聯(lián)動祭英烈活動中,被賦予“紅軍的歸期”的特殊花語!∏駥W軍 攝
江祭!∏駥W軍 攝
江祭!∏駥W軍 攝
閩西籍紅軍后代多年尋親,陳根輝(居中)今年在廣西興安找到犧牲于湘江戰(zhàn)役的祖父、紅軍烈士陳泉木銘文。 邱學軍 攝
閩西籍紅軍后代多年尋親,陳根輝(居中)今年在廣西興安找到犧牲于湘江戰(zhàn)役的祖父、紅軍烈士陳泉木銘文!∏駥W軍 攝
閩西籍紅軍烈士任文明之孫任漢斌將龍巖映山紅祭于紅軍墓前!∏駥W軍 攝
閩西籍紅軍烈士任文明之孫任漢斌將龍巖映山紅祭于紅軍墓前!∏駥W軍 攝
閩西籍紅軍后人代表往廣西、湖南尋親!∏駥W軍 攝
閩西籍紅軍后人代表往廣西、湖南尋親!∏駥W軍 攝

  長汀是客家首府,也是閩贛邊陲要沖。1929年5月,紅四軍從汀江自江西入閩。1929年12月底,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革命家在龍巖上杭古田領(lǐng)導召開了紅四軍第九次代表會議,史稱“古田會議”。中國共產(chǎn)黨自此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星星之火,自此燎原。

  毛澤東在《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中“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景象,對陳泉木這位26歲的客家子弟來說,無疑是陌生而激動的,他加入了紅四軍。

  過去的數(shù)十個清明節(jié)中,陳根輝總在家祭之后,專程到古田會議會址----當?shù)厝朔Q為“廖家祠堂”,坐一坐,念一念。如今,這一會址已被視為紅色旅游勝地,春有黃花夏種荷,清明朝圣的人潮熙熙攘攘。“這個清明節(jié),祖父終于歸家了,心安了!币阎凉畔≈甑年惛x說。

  在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的石碑前,龍巖人任漢斌獻上一束采自祖母墳旁的映山紅。恰在清明時節(jié)燃遍青山的映山紅,在年復一年的三地聯(lián)動祭英烈活動中,被賦予“紅軍的歸期”的特殊花語。

  2019年,任漢斌終于在這塊碑上找到了祖父任文明的名字。祖母“老黃頭”念茲祖父一輩子,早于1983年離世。他卻永遠記得祖母向他反復傾述,“夢到爺爺穿著紅軍的衣服,從村口小路回來了”。

  整個革命時期,閩西有十萬余人參加紅軍和游擊隊。在堪稱長征最慘烈戰(zhàn)役的湘江戰(zhàn)役中,擔負后衛(wèi)的紅34師和紅18團多由龍巖和三明等閩西籍將士組成,大部分戰(zhàn)死。能夠查出1040名有名有姓的閩籍紅軍中,606名來自龍巖,4名來自福建三明。近年來,龍巖媒體人邱學軍17趟34個來回輾轉(zhuǎn)于閩桂湘之間,已為這606位中的110位犧牲者找到親人。

  依照客家上墳的古制,紅軍后人將家鄉(xiāng)的青翠竹竿立于無名的紅軍墳冢前,也把紅軍墓葬地的黃土和湘江水,帶回故里!绊樦亦l(xiāng)的青竹竿,紅軍英魂就能回到故土家鄉(xiāng)!鼻駥W軍說。

  在中共建黨百年的語境之下,閩桂湘正加大往來。清明時節(jié),福建龍巖市委書記李建成與三明市委書記林興祿帶隊兩市黨政代表團,在廣西桂林市委書記周家斌陪同下,赴全州縣紅軍長征湘江戰(zhàn)役紀念園緬懷先烈。

  據(jù)媒體報道,李建成和林興祿表示,將充分發(fā)揮各自紅色資源優(yōu)勢,進一步深化與桂林的合作交流。

  在廣西興安縣湘江戰(zhàn)役紀念館工作了24年的講解員尹湯懷對記者表示,從汀江到湘江,清明時節(jié)飄揚的紅旗點燃紅色基因,賡續(xù)長征精神血脈,把興安當?shù)嘏c長征沿線的紅軍故地連接成了“紅色飄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