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作家楊少衡出版《新世界》:講述“廈鼓戰(zhàn)役”閩南英雄故事

  中新網福州1月18日電 (記者 林春茵)“我想表達我們現在對這段歷史的理解,革命先烈為了全中國的人民和孩子的新世界守護太平,為他們而努力、奮斗、甚至犧牲!备=骷覘钌俸18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談及紅色題材小說《新世界——東南一隅剿匪記》寫作初衷時如是說。

  今年正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福建籍楊少衡新出版的紅色小說《新世界》關注福建本土題材,以解放戰(zhàn)爭后期最重要的軍事行動“廈鼓戰(zhàn)役”為背景,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發(fā)生在福建南部山區(qū)小縣的反特剿匪故事,通過塑造侯春生等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謳歌新中國參與者、建設者的英雄品質和時代風貌。

 福建籍作家楊少衡在《新世界》作品分享會上。 鐘紅英 攝
福建籍作家楊少衡在《新世界》作品分享會上!$娂t英 攝

  在《新世界》里,楊少衡以一名縣級政府民政科長的“小人物”侯春生作為主角,卻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故事。這其中的愛恨情仇,既有凜然大義,也不失個人之間難以言說的情感交流。

  “我的父親曾親歷70多年前的廈鼓戰(zhàn)役,父親的講述,曾深深震撼少年的我!睏钌俸鈱χ行戮W記者回顧中提及他的兩段“追憶”,一是他在山區(qū)小學任教時,聽聞新中國成立初期,有一批共產黨區(qū)干部為了保護公糧,帶領民工和劫糧土匪斗爭,最后壯烈犧牲在坂里。二是30多年后,楊少衡意外得知父親南遷工作時,曾親身參與1950年的那場坂里護糧剿匪戰(zhàn)斗,并與犧牲的同志“侯虎江”熟悉。

  楊少衡曾于2009年以中篇小說《初起的陽光》,“試圖觸摸當年那位年輕革命者的內心世界與靈魂”。而后楊少衡在翻閱到一張父親與“侯虎江”的合影時,他有了新的沉淀和認識:“當我國走過壯闊的七十載,在邁進新時代之際,我們回望70年前的歷史,應該以現在新時代的眼光去關照!

  “那些曾經為新中國浴血奮斗的共產黨人都非常年輕,他們戰(zhàn)斗、犧牲,義無反顧,身上似乎蒙著一層光芒。他們以及他們所代表的新時代、新世界如同初起的朝陽,蓬勃向上,充滿希望。這種蓬勃與希望內涵非常豐富,可以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去追尋,從新的角度去再認識!睏钌俸庹f。

  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閻晶明在評論中提到,“以侯春生的身份,以他從事的工作,要撐起‘新世界’這個名號是很難的。因為既然鋪就了新中國黎明時分乃至新政權已經成立的特殊時刻,大歷史的洪流早已寫在那里,像侯春生所在小縣城里經歷的斗爭,可以說是邊緣之邊緣了。但這就是小說,小說人物的鮮明度,不是以其社會身份的高低,歷史當中的作用大小來決定的。新舊世界的交替,新舊力量的斗爭,人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是這部小說的特殊選材!

  在楊少衡看來,《新世界》雖然講述的是新舊世界白刃交戰(zhàn)的故事,但無論是“新世界”的開創(chuàng)者或是“舊世界”的停滯者,都不是小說的主角,小說真正的“主角”是小猴子、胡蘿卜們,是新生共和國的少年兒童。這些祖國的未來,才是小說賦予“新世界”的真正含義。

  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評論家張陵也認為,《新世界》是新中國題材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部突破創(chuàng)新之作,而人物形象塑造尤其是小說《新世界》成功的關鍵,飽含人民之愛的侯春生與連文正自私之愛的人性之間,形成了鮮明對比。“侯春生這個普通共產黨人的形象,就在這種‘人性’比較中,站到了時代精神的高地上,讓所謂的‘人性’轉化成深刻的‘人民性’,化為人民創(chuàng)造自己‘新世界’的強大力量”。(完)